返回列表 发帖

调查:揭开“15元闪存”背后的真相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次品闪存非正常流向调查报告
  “闪存1GB,15元;2GB,20元……”相信大家在电脑城或者某些高校门口都能看见很多类似诱人的广告,虽然闪存低价化已成为业界不争的事实,但这2GB只要20元的“白菜价”还不到正规闪存价格的三分之一,记者不禁开始怀疑这些超低价闪存的质量和来历。

经过为时两个月的调查、暗访,一个惊人的秘密被揭开了,一个庞大的次品闪存加工产业链的轮廓渐渐清晰……

闪存小贩一语道破“天机”

十一长假,记者来到中关村电脑卖场,由于是节假日,这里的促销活动多得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一家以20元超低价叫卖某品牌2GB闪存的柜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2GB 20元?老板怎么这么便宜?”

“这不促销嘛,就是为了拉个回头客。”

“可这连成本都不够吧?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

“哪有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大厂出来的私货,深圳再加工过的,和XX品牌质量差不多的,好用得很!”

“大厂的私货?还经过再加工?怎么个再加工法?谁加工的?”当记者提及敏感问题时,摊主警觉起来。

经过这番短暂的交谈过后,记者觉得这小小的闪存背后必定隐藏着什么——究竟卖家口中的“私货”是怎么回事?什么人在从事中转加工活动?这个行业又是如何运作的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记者展开了更深入的调查。

之后,记者开始以委托加工人的身份,四处寻找相关联系人,偶然的一次机会,一个闪存商贩介绍记者去找一个叫王斌(化名)的人。该商贩介绍说,这个王斌主要负责从正规厂商处收购“原料”(也就是不能出厂的劣质闪存),经由作坊式工厂加工并包装销售。他的工作性质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正规厂商与小作坊之间进行次品交易的“二道贩子”。听完他的介绍记者终于明白,在电脑城中闪存小商贩所说的“大厂出来的私货”,原来就是存在质量缺陷而无法通过正规渠道上市的次品闪存。

次品闪存原是来自正规厂商

“你有多少货?”

“2000左右吧。”

“只有2K的货?单子太小,不好做啊!”王斌不屑地打量着记者,缓缓点燃了手中的烟。

“这不是刚建立联系嘛,手头现货不多。以后肯定少不了的,毕竟厂里常有货流出来嘛”,记者赶紧解释道,并从包里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样品”。

王斌麻利地拆开壳子,扫了一眼,“用的是芯邦的方案啊,芯片也是坏的,便宜些我帮你处理了吧,你自己加工的话会很麻烦。”

“我手头有七八个供应人,资源很稳定。”王斌告诉记者,次品闪存加工这个行业虽然一直是暗箱操作,但业已形成清晰的脉络——“原料”主要来源于部分正规厂商的内部人员,定期定量地发到王斌的手中,或拆解备用,或维修再生。此外还有少量是回收的废旧闪存。“私下处理次品是行业的潜规则,很多厂子内部都是这么做的,管理层也是心知肚明”。

除了货源相对稳定,王斌们经手的闪存品种也比较固定。“一般情况下,我们收的都是有严重缺陷的闪存芯片,根据主控方案更换芯片、跑程序、量产,之后才能销售。往往一个型号或一个批次的产品问题较多,这样我们收过来的货外形、主控都是完全一样的。量产处理也就比较方便,节省了后期跑程序的成本,这也是我们很少用废旧闪存再生的原因”。

据记者了解,正规闪存厂商未过质检的次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闪存芯片完好,主控芯片或电子板故障,这类不良品一般会将闪存芯片回收,故障部分废弃或修理。回收闪存芯片主要基于成本的考虑,以4GB的闪存为例,原厂闪存芯片(又称A片)价格在43元左右,主控及周边电路的成本则不超过10元。

另一类是闪存芯片本身损坏,如果采用A片,问题芯片可以退回给上游晶圆厂商。如果采用了代封装的“白片”,闪存芯片问题只能自己解决,多作报废处理。王斌等中介人正是瞄准了这些成本几乎为零的资源,稍加处理,将其变废为宝。

“和我长期合作的多是二三线厂商,他们一般用“白片”,不良品相对多一些,而且他们的方案也和我们的工厂(注:多为山寨工厂)差不多,操作起来方便一些。”

当记者说明想自己处理这批货后,王斌表示除了一次性回收外,“也可以支付介绍费和加工费,委托加工销售”。也就是说,除了扮演中介回收的角色,中介们也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那么在整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工厂,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支持一下,顶:lol

TOP

俩字“腐败"
中国人落后是有原因的。。。。。。
努力的使自己堕落,却发现自己是那么的优秀!

TOP

返回列表